常顺有些低了低头,笑得有些涩道:“19。”
清唯略略有些吃惊,问道:“啊?……!这、倒是……很……年轻!”他原本以为这孩子顶多14、15岁,却已经是大人了。都怪他会看错,他那张脸太稚嫩了些,身子又瘦瘦小小的,难怪会认错。再加上,他……还是个太监,年纪会比实际的小,也是……正常的。
常顺大致也猜到清唯在想什么,轻笑着说:“我本是桑国人,原本身形就小巧,来了这北方,更是显小了,经常被人认成孩子。”
“哦……!”清唯没再接话。
常顺没理他沉默,又接着说:“我7岁便被卖入宫中,跟着漆公公一直在陛下跟前当差。眼下觉罗国初立,到处都缺人手,我也就来了邺城。漆公公虽是严厉,人却是很好的。”
清唯听着听着,目光有些游离,不由感概起来,“……是嘛,远走他乡,呵!……唉!……19岁,跟我家中幼弟倒是年纪相仿,也不知……他如今长得什么样子了?”
常顺知他想起家乡,怕他又起了逃跑之心,忙转移话题道:“…………太医早上来时,专门替你换过药了,小伤口基本都长愈了,麻烦的伤口就是脚上的那些溃烂的地方,得再养一阵子,所以,走路也不会太利索!你、进了这皇宫就别想着再出去了,听奴才一句,就这里安心养病吧,!……陛下、他既要你入宫,又叫你养伤,想来是要重用你的,所以……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你懂得吧?”
清唯知他好意,点点头便默然无语。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……
清唯的家乡在芩国偏僻的小村子,那里靠海,靠捕鱼为生。家中上有年迈父亲,下有弟弟妹妹各一个,家境不算富裕。可在芩国,人人喜爱音律,吹拉弹唱,能歌善舞。于是,他自小就被卖给了城里的丝竹馆,当小童子,学习音律,好在日后能在茶馆、妓楼里面弹琴卖唱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被芩国一个富家子弟买了回去,因他容貌俊美、琴技出众,几经辗转,他被送入了芩国皇宫,终是得到国君的垂爱,成了宫廷琴师。加上,他也是音律天才,除了琴技超绝,还谱写的乐曲,不仅在宫里深受帝后喜爱,更是流传于民间歌坊在芩国百姓喜爱,他的名声渐渐地大起来,继而整个觉罗州的各国都在盛传他的乐曲,便得了这“乐圣”的名号。可在芩国皇宫的日子,实在太煎熬了,他做梦也盼着早日离宫。原本以为芩国灭国之际,他能趁着战乱逃出去,可偏偏被桑国军士捉住,还被开国之君长帝一旨命令送来了邺城。邺城对他来说太远太陌生,又是敌国、又是皇宫,他真的只想回家。于是,在送入京城的这一路上,他不甘心地屡屡逃脱、屡屡被抓,受尽士兵毒打、侮骂和折磨,就盼着长帝一句放过他的话。可偏偏被皇帝一句话,就留下这条命来。
他绝望了!唉,也许是命,既然已然来了皇宫,小顺子说的对,留得青山在、不怕没柴烧,有朝一日,终能出宫去!
常顺喂完粥,看他陷入沉思之际,便也不打扰,自觉离开,留下他独自一人好好想想。
清唯重重地叹了口气,看着窗外天空,想象着出宫之后的日子。
作者有话要说:
编后语:新篇开的短,但整个故事是长的,想想都累。慢慢更。这个是虐的、宫斗的,没写过题材。
整个历史背景都是以汉朝为蓝本的,都是瞎编的。喜欢历史的同学去看正史吧。
第4章 4
琴师[四]
清唯就在青衣苑里安心休养一月有余,常顺几乎是寸步不离的照顾他,无微不至。
清唯虽是这种冷清性子的人,却也不是石头做的,他向来是人一敬他一尺,便还人一丈的,再加上小顺子又与自己弟弟相仿、待人极真诚,虽没表现出来太热络,却到底不拿他当外人,也会在小顺子热情的答话聊天时,回应几句。
一来二往间,清唯也改口叫他小顺子,对他的身世深入了解。常顺是入宫后才改的,也是家境贫寒,兄弟姊妹多的养不活,就卖入宫,净了身。幸的漆公公看中,亲手□□,为人也是低调,规规矩矩,虽性子直、没心机,但也在宫里平平安安。
许是宫里的日子太闷,小顺子借着照顾清唯的机会,没事在他床边坐着,一边做着自己手工活,一边絮絮叨叨的讲述着久远尘封的往事。
清唯则是抬眼看着窗外那片明净的天空,听着小顺子用着他软言甜糯的乡音讲述着那些事,犹如在已耳边清吟浅唱,饶是别有一番风味。常常生出错觉,这种日子也是……极好的!
清唯手上的伤基本好完了,这日小顺子忙完手里的活,便瞧见清唯又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床上,一动不动,双目凝视远方,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,却显得十分落寞无助。
他知道清唯性子冷清,言语不多,大多数时候都是安安静静不说话的,却总能从他身上感觉出淡淡的忧伤,不知怎的,他不喜欢看清唯如此,那绝美的脸应该是带着笑容的。
此时,忽想起清唯怎么也是琴师,此时他大概最需要的就是自己那把琴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