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章冷箭暗射皇帝轻处置重镖遇险侠士连出招
蛛丝马迹追轮廓,背对天子暗操作。
处心积虑陷对手,皇帝心明不予夺。
轻罚对头心不甘,蛊惑御史再上火。
牵强附会证据无,君王裁决如金落。
韦坚与皇甫惟明一案,唐玄宗持否定的态度,没有批准李林甫的奏折。但李林甫仍然抓住韦坚和皇甫惟明不放,而且要把皇太子也扯进去。进宫向唐玄宗上奏:“启奏皇上,臣已经调查核实。刑部尚书韦坚,与两镇节度使皇甫惟明扰在一起,是事出有因。他们是受太子的蛊惑,臣认为太子有不轨行为。”
唐玄宗听到上奏大为震惊,太子与尚书、节度使一起那还了得。本想发作,转念一想,皇甫惟明刚上奏弹劾李林甫,李林甫便反过来告他的状,这里面可能是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。漫不经心的说道:“可有证据?”“臣正在全力追查。”“无稽之谈,太子住在内宫,安分得很,哪来的不轨行为?此事不要再纠缠了。”唐玄宗断然下了结论。
李林甫仍然不死心,拿出两份奏折,交给唐玄宗说道:“侍御史1王鉷和刚刚由监察御史升任侍御史杨钊的奏折,对唐玄宗说道:“启奏皇上,御史台的人对官员有监督查察的权利,这两名侍御史也上奏,皇甫惟明进京之后就与韦坚绞和在一起,经常出入太子府。”
唐玄宗看过两人的奏折之后说道:“全是捕风捉影的事,御史台查案要讲证据。用臆测、设想是不能定罪的。”李林甫说道:“启奏皇上,因为没有彻底调查,才没有拿到确凿的证据。臣奏请进一步调查,让御史台下大力侦察。”
唐玄宗虽然不相信韦坚和皇甫惟明会反对他,但韦坚是太子的内兄,皇甫惟明与太子关系密切。他还是不愿太子的势力增长,有意限制东宫的势力,也满足一下李林甫、杨钊等人的要求。在龙椅上挪动一下身子说道:“此事不用再查,将韦坚、皇甫惟明贬为太守,警告他们一下,让他们今后收敛一些。”
李林甫说道:“启奏皇上,不将皇甫惟明与韦坚逮捕入狱,也要将他们请到御史台过一下堂,弄清事件的原因。”唐玄宗将奏折重重的摔在桌上说道:“一点小事,值得大动干戈吗?中书省起草诏书,此事以后不要再提。”
李林甫没有办法,躬身说道:“尊旨,臣这就去拟旨。”殃殃的退出皇宫。唐玄宗没有批准他精心准备的奏折,心里实在不甘,但没有任何办法。
天宝五年,正月二十一日,唐玄宗下制书责备韦坚极力谋求官职地位,存有野心,贬为缙云2太守皇甫惟明挑拨离间君臣之间的关系,起心不良,贬为播川3太守。唐玄宗不愿将事情闹的太大,到此为止最好,本意还是为了保护太子。他也知道,太子与宰相有隔阂最好,这样他的地位才能稳定。如果让宰相和太子绞在一起,随时都有架空他这个不大上朝的皇帝。
皇甫惟明贬到播川任太守,陇佑、河西两镇的节度使就空缺了。唐玄宗在宫内思考由谁来担任这个位置。高力士站在他的身侧,对唐玄宗说道:“启奏皇上,贵妃娘娘要上华清宫,车马都准备好了,只等皇上上车了。”唐玄宗回过神说道:“将军,朝中谁能打仗?”高力士说道:“启奏皇上,王忠嗣将军最能打仗。”
唐玄宗说道:“你也这样认为,英雄所见略同。忠嗣既能冲锋陷阵,又能运筹帷幄,是我大唐少有的帅才。让翰林院拟旨,任命忠嗣兼任陇佑、河西节度使。”
“是。”高力士答应一声,立即去了翰林院。杨贵妃一阵风似的旋来,对唐玄宗说道:“皇上,一切准备就绪,只等皇上了。”“走,到华清池住两月,再回来。长安的灯节也过了,在京城朕的事格外多,想清静一下都做不到。还是华清宫好,既清静又温馨。”唐玄宗上前携着杨贵妃的手,一起出了皇宫。
皇甫惟明的两镇节度使的头衔移到王忠嗣的头上,王忠嗣成了四镇节度。掌握朝廷差不多一半的兵力,负责整个西北的边防。
安禄山心中不服不行,他和王忠嗣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。不管是能力上还是背景靠山,他都无法望其项背。要实现他的出将入相计划,他必须超越王忠嗣。但王忠嗣比他还要小两岁,按照自然淘汰的法则行不通。他十分惆怅,坐在帅位上闷闷不乐严庄将朝廷送来的诏书存放好之后,走近安禄山说道:“王忠嗣担任四镇节度使,为大帅进京又近了一步。”
“我觉得更加远了,有他阻在我的前面,可以说已经无望了,我还是安安心心的做好将军,其他的事不用再想了。”安禄山提不起精神来。高尚进了帅府,对安禄山说道:“皇上任命元帅兼任河北采访使,大帅成了名符其实的东北王,步入京城的路又近了一程。现在加紧实施,出将入相的目标,很快就能实现。”
安禄山没好气的说道:“你们两个,一唱一和,津津乐道,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高兴事,皇上只是给了我一个名份,采访处置使的职权,节度使也能行使。”
高尚说道:“有了河北采访处置使的身份,大帅用人的权力加大了,可以从河北各个郡县甚至全国招揽人才。可以采用很多方法,上门聘请,举行比武擂台,破格任用等非常之法。将人才聚集到了大帅的身边,何愁大事不成。”
安禄山说道:“这段时间,潜心运作,收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