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 “也对。”但陆有恒并没有被安慰到的感觉,冥冥之中,他心里有些不安,却又说不出来到底是为什么事情而不安。
连着吃了半个多月的药丸子,詹淑真的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走路都不用再拄着拐杖了,连带着头上的白头发也下去了不少,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五岁不止。
对此,詹淑真惊奇不已,陆有恒默默的从保险柜里找出来了孟则知送给他的那一大盒烟丝,陆延风父子却是一脸的忌惮。
发现孟则知让林大勇帮他打好了几个药柜,又专程去药铺搜罗了一批药材回来,詹淑真瞬间领会到了孟则知的心思。
她精神抖擞,穿戴整齐,去了郑家。
算起来,今天轮到郑家开茶话会了,东区的老头子老太太这会儿准保都在他家。
“妈,你们这是?”孟则知一回到家,就发现家里多了几个客人。
“岁寒,你回来的正好。”詹淑真笑眯眯的招呼道。
孟则知走过去,将手里提着的笔墨纸砚放到桌子上。
“来,我给你介绍介绍。”詹淑真指向打头的一个老太太:“这是你左姨,是我以前的战友。”
“这是你洪伯,三义委培生的名额就是他家大儿子给的。”
……
孟则知一一见礼。
“是这样的,他们听说你会点医术,正好你左姨腿脚不太好,几十年的老风湿了,你洪伯父有点偏头疼……你看你能不能帮忙看看。”
这些人都是跟着她从茶话会上过来的。
有她这个活招牌在,还怕这些人不上钩吗?
孟则知明白过来了,他从善如流:“既然您都这么说了,那我试试看吧。”
第129章
和之前在户省给程老爷子他们看病一样,治疗这些疑难杂症, 一般都是采用针灸和服药两种治疗方式并行的方法, 孟则知统一将其分为治标和治本两个阶段。
治标就是治疗这些病症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, 因为病人的身体状况总是随着治疗的深入在一天天的变化,需要随时更换药方, 所以这个阶段孟则知是不开详细的方子的,病人必须上门接受治疗。
到了治本阶段,病人的病情已经稳定了下来, 就没那么多的讲究了。孟则知开好方子, 病人拿回家去自己抓药自己煎, 每隔一两个星期过来做一次针灸,再看情况换一张新方子就是了。
熟能生巧之后, 孟则知现在也不担心方子会泄露出去, 因为如果没有他的针灸相辅相成, 那些方子就算是到了有心人手里也没什么大用, 而且他也相信,起码在国内, 应该还没有人敢不经过他的同意, 盗用他的方子, 毕竟他的病人可都不是寻常人家。
——这样一来,陆家可不就热闹了起来。
只可惜了,孟则知修为有限, 一天最多只能为两三个病人施针,再多就不行了, 加上这些病人得的多是一些疑难杂症,治疗起来颇为麻烦,所以孟则知接诊量并不大,想请他看病的都必须排队。
眼看着最先接受诊治的几个人都慢慢的有了好转,东区的人对孟则知医术的信任度瞬间由原本的四分涨到了八分。
上了年纪的人,尤其是从战争年代摸爬打滚挺过来的,身上多多少少的带着一些后遗症,所有人都希望能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,所以在东区人默契的配合下,明明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,孟则知的名声还是没有传出东区。
之所以这么做,完全是为了免得外边的人知道了之后跑过来插队。
反正天大地大,家里的老人最大。
送走洪老爷子,孟则知回头看向詹淑真,后知后觉:“妈,家里人来人往的话,会不会觉得太吵了点。”
“怎么会。”詹淑真笑眯眯的说道:“平时我和你爸两个人待在家里也挺孤单,现在热热闹闹的也挺好。”
她是真心为孟则知还有她的那些能摆脱病痛折磨的老友而感到高兴。
“那就好。”孟则知笑着点了点头,为詹淑真的体贴。
“对了,辛苦了一天,你也饿了吧,想吃什么,我让小李给你做。”詹淑真说道。
詹淑真口中的小李是一个中年络腮胡大汉,是家里的大厨,做的一手好菜。
孟则知想了想:“我记得上午的时候左姨不是送了只滩羯羊来吗,晚上就吃羊腩煲好了。”
还是羊腩煲好,起码詹淑真和陆有恒都咬得动。
詹淑真:“好,再做一个烤羊肉串。”
她家大重孙子最爱吃这个。
正说着,有人火急火燎的冲进来,上气不接下气:“林大夫……林大夫,我家老爷子突然休克过去了。”
来人是蒋家的老三。
“什么?”孟则知眉头一皱。
他口中的蒋老爷子是他经手的第三个病人,前天刚刚转入治本的治疗阶段。
“怎么回事?”
“……早上起来的时